
拼音 | shǔ |
注音 | ㄕㄨˇ |
五行 | 金 |
部首 | 黍 |
总画数 | 12画 |
笔顺编码 | ノ一丨ノ丶ノ丶丨丶一ノ丶,撇横竖撇捺撇捺竖捺横撇捺,312343424134 |
Unicode编码 | U+9ECD |
五笔编码 | TWIU|TWIU |
郑码编码 | MFOK |
仓颉编码 | HDOE |
四角编码 | 20909 |
汉字结构 | 上下结构 |
造字法 | 形声 |
GBK编码 | CAF2 |
规范汉字编号 | 5201 |
翻译 | 英语 glutinous millet; KangXi radical number 202 德语 Hirsekorn, Hirse (S),Radikal Nr. 202 = Hirse 法语 millet,202e radical |
释义 | 黍子,一年生草本植物。碾成米叫黄米,性黏,可酿酒。 黍,shǔ,从禾从雨。亦称“稷”、“糜子”。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[broomcorn millet]。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,可以酿酒、做糕等。黍,禾属而黏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今北方谓之黄米。天子乃以雏尝黍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。黍形声。从禾,雨省声。本义植物名。亦称“稷”、“糜子” 。黍是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。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(broomcorn millet)。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,可以酿酒、做糕等。 |